JGJ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百度网盘PDF电子版下载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是我国针对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的行业标准,于 2010 年 10 月 21 日批准发布,2011 年 10 月 1 日实施,替代原《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以下是其核心内容总结:
- 编制目的:规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及相关技术要求,确保结构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
- 适用范围:适用于 10 层及 10 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 28m 的住宅建筑,以及房屋高度大于 24m 的其他高层民用建筑混凝土结构。涵盖非抗震设计和抗震设防烈度为 6 至 9 度的抗震设计,不适用于危险地段及发震断裂最小避让距离内的建筑。
- 核心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结构设计基本规定、荷载和地震作用、结构计算分析、各类结构设计(框架、剪力墙、框架 – 剪力墙、筒体等)、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混合结构设计、地下室和基础设计、施工等 13 章及 6 个附录(楼盖振动加速度计算、风荷载体型系数等)。
-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20;一级抗震等级框架梁、柱及节点不低于 C30;筒体结构不宜低于 C30;转换层构件不低于 C30;预应力混凝土不宜低于 C40。抗震设计时,框架柱 9 度不宜高于 C60,8 度不宜高于 C70;剪力墙不宜高于 C60。
- 钢筋:按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纵向受力钢筋需满足: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比值≥1.25,屈服强度实测值与标准值比值≤1.30,最大力下总伸长率实测值≥9%。
- 钢材(混合结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抗拉强度实测值比值≤0.85,伸长率≥20%,具有良好可焊性和冲击韧性。
- 最大适用高度:分 A 级和 B 级,根据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框架 – 剪力墙、筒体等)和抗震设防烈度划分。例如,A 级高度框架结构 6 度抗震最大适用高度为 60m,8 度(0.2g)为 25m;剪力墙结构全部落地时,9 度抗震最大适用高度为 80m。
- 高宽比限值:非抗震设计时,框架 – 剪力墙、剪力墙结构不宜超过 5;抗震设计时,8 度设防框架 – 核心筒结构不宜超过 6,9 度时筒中筒结构不宜超过 5。
- 平面布置:宜简单规则、对称,减少偏心;平面长度、突出部位尺寸需符合限值(如 8、9 度时平面长度与宽度比≤5.0);楼板开洞总面积不宜超过楼面面积的 30%,有效宽度不宜小于 50%。
- 竖向布置:侧向刚度宜下大上小,均匀变化;相邻楼层侧向刚度比需符合规定(如框架结构本层与上层比值不宜小于 0.7);层间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上层的 80%(A 级高度)或 90%(B 级高度)。
- 竖向荷载:包括自重、活荷载、雪荷载等,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取值;直升机平台活荷载需考虑局部荷载或等效均布荷载(5kN/m²)。
- 风荷载:基本风压按规范采用,对风敏感建筑承载力设计时取 1.1 倍;风荷载体型系数根据平面形状确定(如圆形取 0.8,矩形高宽比>4 时取 1.3);高度≥200m 或平面 / 立面复杂时,宜通过风洞试验确定。
资源下载本站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只收取管理维护费用,若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尽快 发起投诉 大小:47.05MB
格式:pdf
版权:仅供学习,请勿商用
解压密码:www.bimzyw.com
声明:本站资源全部来自公开网络购买或收集,水印不代表署名仅用于防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版权说明:资源均源于互联网收集整理,不保证资源的可用及完整性,仅供个人学习研究,请勿商用。喜欢记得支持正版,若侵犯第三方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声明》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