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武威东站项目超长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模型可下载
武威东站综合客运枢纽及停车场项目总建筑面积 4.55 万平方米,涵盖客运站房、地下车库、风雨长廊等设施,合同价 3.29 亿元。项目创新性融合 BIM 技术与智慧工地管理,破解了超长混凝土结构施工、复杂管线协调、群塔作业安全等难题,构建了全周期数字化建造体系,为交通枢纽类项目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范式。
项目位于武威市凉州区,面临多重挑战。地下车库面积达 3.3 万平方米,采用超长混凝土结构,传统后浇带施工易引发裂缝;客运站房坡屋面框架梁变坡点多,标高控制精度要求达毫米级;场地内 7 台塔吊同步作业,防碰撞管控难度大;机电管线密集,仅地下车库就存在 410 余处潜在碰撞点。
为应对挑战,项目组建专项 BIM 团队,配置 Intel i9 处理器、NVIDIA Quadro P2000 显卡的图形工作站,集成 Revit、Navisworks、BIMMAKE 等软件,制定《BIM 实施策划书》《模型创建规范》,明确从建模到应用的全流程标准。依托企业标准化
族库,实现构件命名、材质、颜色的统一管控,为多专业协同奠定基础。
项目建立全专业 BIM 模型,精细还原客运站房钢结构节点、地下车库管线排布等关键区域。通过模型审查发现图纸问题 38 处,例如客运站房门洞位置与水暖套管冲突、地下车库风管与桥架交叉等,提前协调设计院出具变更,避免返工损失 10 万元。针对坡屋面折梁构造复杂的问题,生成三维钢筋节点模型,直观展示钢筋绑扎顺序,现场一次验收合格率提升至 98%。
利用 BIM 进行场地全周期布置,分阶段规划 7 台塔吊站位,通过模拟吊装半径与覆盖范围,优化 1#、2# 塔吊位置,减少交叉作业时间 30%。模板工程中,基于结构模型一键生成配模方案,地下车库 A7 仓区模板利用率从 75% 提升至 82%,节约木材 3.2 立方米。砌体施工前,通过排砖模型精准统计非标准砌块用量,砍砖率从 15% 降至 6%,节省材料成本 2.8 万元。
针对地下车库 291.6 米 ×121.5 米的超长结构,采用 BIM 技术划分 32 个仓区,模拟 “跳仓法” 施工流程。通过 Navisworks4D 进度模拟,确定 “A 仓→B 仓→C 仓” 间隔 7 天的浇筑顺序,配合盘扣架体三维排布,实现无后浇带施工。相比传统工艺,减少止水钢板 1670 米,节省成本 8.55 万元,工期缩短 15 天,混凝土裂缝控制率达 100%。
遵循 “有压让无压、小管让大管” 原则,对地下车库管线进行综合优化。通过碰撞检测发现消防水管与风管冲突 240 处,优化后采用分层排布:桥架居上、水管居中、风管居下,主干道净高从 2.2 米提升至 2.4 米,满足规范要求。利用模型提取管线工程量,精准申报材料计划,避免超领浪费,消防管道材料损耗率控制在 3% 以内。
项目搭建智慧工地平台,实现多维管控。劳务管理方面,人脸识别门禁与陇明公平台联动,实时统计场内 500 余名工人出勤,违规率下降 40%;环境监测中,基坑周边布设扬尘传感器,PM10 超标时自动启动喷淋系统,节水 100 吨,避免环保罚款 5 万元;设备监控上,塔吊吊钩可视化系统实时传输吊装影像,累计预警碰撞风险 7 次,确保群塔作业安全;质量追溯通过平台存档检查资料,质量隐患整改闭环率达 100%,较传统管理效率提升 50%。
项目通过 BIM 技术应用,累计节约成本 55 万元,缩短工期 40 天。技术创新点体现在混凝土承台侧模采用模板混凝土代替砖胎膜,节省费用 23 万元;盘扣架体参数化排布,高支模区域安全性满足规范要求;“BIM + 跳仓法” 组合技术破解超长结构施工难题,为同类工程提供了技术参考。未来,项目团队将进一步探索 BIM 与物联网
资源预览

大小:1.87GB
格式:rvt
版权:仅供学习,请勿商用
解压密码:www.bimzyw.com
声明:本站资源全部来自公开网络购买或收集,水印不代表署名仅用于防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版权说明:资源均源于互联网收集整理,不保证资源的可用及完整性,仅供个人学习研究,请勿商用。喜欢记得支持正版,若侵犯第三方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声明》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