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11373-2023《陆上风电场工程安全监测实施技术规范》百度网盘PDF下载
能源行业标准《陆上风电场工程安全监测实施技术规范》(NB/T 11373-2023),于 2023 年 12 月 28 日发布,2024 年 6 月 28 日实施,适用于陆上风电场工程风电机组塔架和基础的安全监测,以下是具体总结:
- 监测范围与阶段:适用于陆上风电场塔架及基础的施工期和运行期监测,施工期监测需与运行期结合,优先采用自动化监测。
- 监测方法:采用仪器测量(如传感器、雷达等)与巡视检查(常规、年度、特殊巡视)相结合,仪器测量提供定量数据,巡视检查用于定性补充。
- 监测内容
- 环境量监测:包括风速、风向、风压、温度、湿度、噪声等,需根据风电场特性布置测点,如风速仪需避开遮挡,噪声监测针对距居民区 < 500m 的机组。
- 变形监测:涵盖基础沉降、倾斜、塔架倾斜度、接缝裂缝开合度及叶片与塔架安全距离,采用静力水准仪、倾角仪、雷达等设备,测点布置需对称且覆盖关键部位。
- 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监测塔架应变、基础应力、锚索应力及温度,仪器选型需考虑环境特性,如振弦式应变计、光纤类传感器等。
- 振动监测:包括塔架振动响应(加速度、速度、位移)和机舱摆动,采用加速度传感器、GNSS 定位定向设备,测点布置在振动敏感处。
- 监测系统:需具备自动化功能,包括传感、传输、采集、存储、预警等模块,安装调试后需进行联合测试,确保数据同步和系统可靠性。
- 监测资料管理:包括数据整编、分析(比较法、数学模型法等)及安全预警,预警等级分黄、橙、红三级,基于监测指标阈值设定,需建立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
- 仪器设备指标:明确各类仪器的量程和精度,如风速仪量程 0-75m/s、精度 ±0.1m/s;静力水准仪精度 ±0.3mm;应变计精度 ±3με 等,确保监测数据准确。
- 安装与调试
- 环境量监测设备:风速仪支架需牢固,风向传感器定北偏差 < 0.5°;风压仪安装需避免影响结构外立面。
- 变形监测设备:静力水准仪安装需竖直,偏差≤2°;微波雷达需覆盖偏航范围并设防护装置。
- 振动监测设备:加速度传感器安装方向偏差 < 0.5°,GNSS 基准站需位于沉降影响范围外。
- 监测频次与周期:施工期根据进度监测,运行期按设计要求,如基础沉降运行第一年监测 3-4 次,稳定后可终止。
- 安全预警:基于监测数据设定多级预警阈值,结合结构设计性能和实测数据,采用实时自动预警方式,必要时进行结构可靠性评估。
- 场景覆盖: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陆上风电场,涵盖不同地质和环境条件(如高海拔、多风区),特别针对采用新技术、存在安全隐患或环境复杂的项目。
- 工程应用
- 施工期:保障施工安全,优化工艺,验证设计模型,如基础浇筑后及时监测沉降。
- 运行期:实时监控结构状态,预警异常(如裂缝扩展、振动超限),为维护、维修提供数据支持,如螺栓连接的力矩抽检和无损检测。
- 特殊场景:遭遇强震、强风后,通过监测评估结构安全性,辅助灾后处理。
- 数据价值:积累长期监测数据,用于结构性能分析、模型修正及新技术验证,为风电场设计、运维标准更新提供依据。
- 引用标准:《工程测量标准》(GB 50026)、《风电场工程风电机组基础安全监测设计规范》(NB/T 10920),确保监测方法和精度符合国家及行业要求。
- 协同设计:监测方案需与风电场结构设计、施工方案协同,如测点布置需依据结构分析成果,监测数据用于验证设计假定。
- 方案制定:需结合工程特点编制专项方案,明确监测目的、项目、测点布置及预警机制,复杂项目需专家论证。
- 系统维护:定期校验仪器设备,建立巡检制度,确保监测系统稳定运行,数据异常时需对比人工测值并排查原因。
- 资料管理:原始记录、分析报告需归档,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支持数据实时传输和远程监控,提升决策效率。
该规范为陆上风电场安全监测提供了全流程技术指导,通过多维度监测和科学管理,保障风电机组结构安全,提升风电场运维的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
资源下载本站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只收取管理维护费用,若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尽快 发起投诉 大小:4.90MB
格式:pdf
版权:仅供学习,请勿商用
解压密码:www.bimzyw.com
声明:本站资源全部来自公开网络购买或收集,水印不代表署名仅用于防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版权说明:资源均源于互联网收集整理,不保证资源的可用及完整性,仅供个人学习研究,请勿商用。喜欢记得支持正版,若侵犯第三方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声明》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