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产业园产业化基地项目位于兰州市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总建筑面积 88699.54 平方米,涵盖 9 个单体,是集研发、生产、质检于一体的现代化生物园区。工程以 “数字建造、精益管理” 为核心,全面融合 BIM 技术贯穿施工全周期,破解了洁净厂房管线复杂、施工精度要求高、多专业协同难等难题,打造了生物医药领域智慧建造的标杆工程。
项目聚焦生物产业特性,建设内容包括生物制剂生产车间、质检实验室、仓储中心及危化品库等,其中核心区域对洁净度、管线排布精度要求严苛,机电系统涵盖通风空调、医用气体、纯水系统等 10 余个专业,交叉作业频繁。
为满足高精度施工需求,项目组建专项 BIM 团队,配置 Intel Core i5-13600K 处理器、NVIDIA RTX 3070Ti 显卡的图形工作站,集成 Revit、Navisworks、Fuzor 等软件,制定《BIM 实施细则》明确建模标准、协同流程及成果验收规范。依托企业标准化
族库,实现构件命名、材质参数的统一管控,为多专业协同奠定基础。
项目建立建筑、结构、机电、内装全专业 BIM 模型,模型精细度达 LOD400,重点还原洁净车间吊顶管线、实验室设备基础等关键节点。通过模型审查提前发现图纸问题 137 处,例如生产大楼电缆沟标高冲突、质检大楼设备洞口定位偏差等,形成三维图审报告 21 份、优化建议报告 21 份,协调设计院出具变更后避免返工损失 70 万元。针对复杂节点如防暴墙与管线预留洞口,生成三维可视化交底文件,现场一次验收合格率提升至 98%。
利用 BIM 技术进行施工总平面动态规划,分阶段模拟 7 台塔吊站位及覆盖范围,优化吊装路径避免交叉作业,塔吊利用率提升 30%。针对高支模区域,通过 BIM 模型进行方案比选,调用企业既有材料减少新购成本 70 万元;楼板施工采用 “跳仓法” 模拟,取消后浇带 1000 米,缩短工期 20 天。
对模板加固、止水带安装等关键工序制作动画模拟,结合现场 BIM 可视化交底终端,实现作业人员实时查看工艺要求。例如在危化品库抗爆墙施工中,通过三维模型演示钢筋绑扎顺序与预埋件定位,施工效率提升 40%。
针对洁净厂房管线密集特点,采用 “分层排布、功能优先” 原则进行机电综合优化。通过 Navisworks 碰撞检测发现风管与桥架冲突 237 处,优化后采用 “桥架居上、水管居中、风管居下” 的分层方案,在肉毒毒素生产大楼洁净区实现净高提升 300mm,满足 GMP 规范要求。
创新应用 BIM 模型进行综合支架深化设计,利用受力计算插件验证支架承载力,生成加工图纸指导工厂预制,支架材料损耗率从 15% 降至 8%,节省成本 8 万元。同时,通过模型提取风管、镀锌管等工程量,与传统算量对比偏差控制在 3% 以内,为物资采购提供精准数据支持。
在洁净车间内装施工中,利用 BIM 进行墙面瓷砖、吊顶铝板排砖优化,结合现场实测数据调整排版方案,非标准砖使用率从 20% 降至 6%,节约材料成本 20 万元。建立 “模型 – 清单 – 采购” 联动机制,根据各区域模型导出主材明细表,形成企业级材料总控台账,实时跟踪材料进场与消耗,避免超领浪费。
针对实验室防静电地板、医用墙面等特殊材料,通过 BIM 模型模拟铺贴顺序,生成可视化安装指南,确保施工精度符合生物安全等级要求。
重点关注水暖井、电井等竖向空间的管线排布,通层考虑各楼层管线接出方式、阀门检修空间及保温层厚度,优化后生产大楼管井利用率提升 40%,避免后期因空间不足导致的返工。例如在质检大楼管道井施工中,通过 BIM 模拟冷热水管、污水管的相对位置,预留足够检修通道,后期维护效率提升 50%。
大小:2.66GB
版权:仅供学习,请勿商用
解压密码:www.bimzyw.com
声明:本站资源全部来自公开网络购买或收集,水印不代表署名仅用于防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版权说明:资源均源于互联网收集整理,不保证资源的可用及完整性,仅供个人学习研究,请勿商用。喜欢记得支持正版,若侵犯第三方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声明》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