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JT15-2011《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站、场、厂工程设计规范》百度网盘PDF下载
《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站、场、厂工程设计规范》(CJJ/T 15-2011),是规范城市道路公共交通设施设计的行业标准,以下是更详细的总结:
-
中途站分设与合并规则
- 换车较少的站点可分设,前后间隔布置以优化交通流线。
- 路线重复较短的交叉路线,站址宜靠近或合并,方便乘客换乘。
- 无轨电车路线重复较多的站点,可架设架空避让线,让无需停站的车辆超越,减少拥堵。
-
站距设计依据
- 市区道路站距受道路系统、交叉口间距影响,整条路线站距不等。
- 市中心客流密集、乘客上下频繁,站距宜小(500-800 米);城市边缘及郊区人口分散,站距可适当增大。
-
设计指标与实践依据
- 通过实地观察和测算,明确中途站停靠线路条数和高峰小时通过车数的设计指标。
- 理论与实践证明,增加停靠通道可加快车辆进站和通过效率。
- 候车廊设置条件
- 次要线路及客流较少的中途站,因车辆间隔长、候车乘客少,设计时可暂不设候车廊;若为规范站台秩序需设置,廊长不宜小于 5 米,具体尺寸依车站情况酌定。
- 共站停靠线路条数较多时,候车乘客量大,候车廊和站台需适当加长以满足需求。
- 法国公共汽车站设计规范
- 停车带宽度为 3 米,每停放一辆公共汽车,停车带延长长度至少保证 30 米,且前后 15 米范围内禁止其他车辆停车。
-
战略与管理要求
- 随着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推进,合理步行距离被纳入服务质量管理范畴,绿色交通示范城市考核标准中也有类似要求。
- 文档依据上述政策及各地实践经验进行内容总结。
-
国内规范引用
- 参考《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第 3.3.1 条,对不同城市区域线路、常规公共交通方式的平均站距长度给出控制标准。
-
因地制宜原则
- 站距、候车廊等设计需结合客流密度、道路条件等动态调整,如市中心与郊区的差异化处理。
- 设施规模(如候车廊长度)与停靠线路条数、客流量直接挂钩,体现 “按需设计” 理念。
-
效率与安全兼顾
- 架空避让线、多停靠通道等设计,旨在减少车辆停滞时间,提升通行效率。
- 参考国外标准(如法国停车带尺寸),为国内设计提供安全性与规范性参考。
资源下载本站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只收取管理维护费用,若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尽快 发起投诉 大小:2.15MB
格式:pdf
版权:仅供学习,请勿商用
解压密码:www.bimzyw.com
声明:本站资源全部来自公开网络购买或收集,水印不代表署名仅用于防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版权说明:资源均源于互联网收集整理,不保证资源的可用及完整性,仅供个人学习研究,请勿商用。喜欢记得支持正版,若侵犯第三方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声明》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