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0/T-477-2024《装配式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技术标准》百度网盘PDF下载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装配式钢 – 混凝土混合结构技术标准》(DBJ50/T-477-2024),旨在规范装配式钢 – 混凝土混合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确保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及质量保障。以下是对文档主要内容的简单总结:
- 批准部门: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 施行日期:2024 年 9 月 1 日。
- 主编单位:重庆大学、重庆恒昇大业智能建造科技有限公司。
- 适用范围:抗震设防烈度为 6 至 7 度的装配式钢 – 混凝土混合结构。
- 结构体系与设计原则
- 涵盖混合框架、交错桁架、框架 – 剪力墙、筒体结构等多种结构体系。
- 强调结构布置需具有合理刚度和承载力分布,满足抗震概念设计要求,避免不规则布置。
- 材料要求
- 混凝土强度等级:预制构件不宜低于 C30,钢管混凝土柱等不应低于 C30。
- 钢材选用:需符合钢结构相关规范,钢管可采用焊接或冷成型工艺,外露环境宜用耐候钢。
- 作用与计算分析
- 考虑自重、风荷载、地震作用等荷载组合,采用弹性及弹塑性分析方法。
- 混合结构阻尼比根据构件类型取值,钢构件 0.02,混凝土构件 0.05。
- 构件设计
- 框架结构:钢构件需验算强度和稳定性,组合梁可采用焊钉连接,钢管混凝土柱需控制长细比和套箍指标。
- 交错桁架结构:由框架柱、桁架和楼板组成,桁架平面外可采用框架 – 支撑等抗侧力体系。
- 楼盖设计:可采用钢筋桁架叠合板、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等多种形式,需满足刚度和振动舒适度要求。
- 连接与节点
- 节点设计应传力明确、施工方便,抗震时节点破坏不应先于构件。
- 包括钢梁 – 柱、混凝土梁 – 柱、梁 – 墙等连接节点构造,强调焊缝和螺栓连接的可靠性。
- 施工与验收
- 施工需编制专项方案,核心筒施工宜先于框架结构 4-8 层,控制竖向变形差异。
- 钢结构、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分别遵循相关国家标准,装配式构件需进行进场验收和安装校准。
- 防护与耐久性
- 防火:构件耐火极限需符合规范,钢构件可采用防火板或涂料保护。
- 防腐:钢结构表面处理、涂料涂装需符合防腐蚀设计要求,根据环境确定防腐年限。
- 房屋高度:不同结构类型最大适用高度不同,如钢框架 – 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6 度区为 150m,7 度区为 130m。
- 高宽比:框架结构 6 度区高宽比限值为 6(组合柱)、4(混凝土柱),筒体结构可达 17(框架 – 核心筒,6 度区)。
- 层间位移角:风荷载或多遇地震下,框架结构限值为 1/450(钢管混凝土柱)至 1/250(钢筋混凝土柱),罕遇地震下混合框架结构限值为 1/50。
- 本标准为重庆市地方标准,需与国家现行标准配套使用,对新型节点和复杂结构需通过试验验证。
- 适用于住宅、办公、商业等多类建筑,推动装配式建筑技术在混合结构中的应用与发展。
资源下载本站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只收取管理维护费用,若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尽快 发起投诉 大小:2.42MB
格式:pdf
版权:仅供学习,请勿商用
解压密码:www.bimzyw.com
声明:本站资源全部来自公开网络购买或收集,水印不代表署名仅用于防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版权说明:资源均源于互联网收集整理,不保证资源的可用及完整性,仅供个人学习研究,请勿商用。喜欢记得支持正版,若侵犯第三方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声明》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