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BIM模型

GBT14684-2022《建设用砂》百度网盘PDF电子版下载

GBT14684-2022《建设用砂》百度网盘PDF电子版下载
GB/T 14684-2022《建设用砂》国家标准,替代了 2011 版,规定了建设用砂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等内容,适用于建设工程中水泥混凝土及其制品和普通砂浆用砂。以下是具体总结:

1. 术语与分类

  • 术语定义:明确天然砂、机制砂、混合砂、片状颗粒、亚甲蓝值等术语,其中机制砂新增 “粉控” 工艺要求,亚甲蓝值(MB)用于判定机制砂吸附性能。
  • 分类
    • 按产源:分为天然砂(河砂、湖砂等)、机制砂(岩石破碎制成)、混合砂(机制砂 + 天然砂)。
    • 按细度模数:粗砂(3.7~3.1)、中砂(3.0~2.3)、细砂(2.2~1.6)、特细砂(1.5~0.7)。
    • 按技术要求:分为 I 类、II 类、III 类。

2. 技术要求

  • 颗粒级配:I 类砂需符合 2 区累计筛余,II、III 类砂需符合表 1 规定,I 类砂细度模数为 2.3~3.2。
  • 含泥量与石粉含量:天然砂含泥量 I 类≤1.0%、II 类≤3.0%、III 类≤5.0%;机制砂石粉含量根据 MB 值分级控制,如 I 类砂 MB≤0.5 时石粉含量≤15.0%。
  • 泥块含量:I 类≤0.2%、II 类≤1.0%、III 类≤2.0%。
  • 有害物质:云母、轻物质、有机物、硫化物及硫酸盐、氯化物、贝壳等含量需符合表 6 要求,如氯化物 I 类≤0.01%、III 类≤0.06%。
  • 坚固性与压碎指标:机制砂压碎指标 I 类≤20%、III 类≤30%。
  • 新增要求:I 类机制砂片状颗粒含量≤10%,管体混凝土吸水率≤6.0%,放射性需符合 GB 6566 规定。

3. 试验方法

  • 关键项目
    • 片状颗粒含量:用条形孔筛筛分测定,适用于 1.18mm 以上机制砂颗粒。
    • 亚甲蓝值(MB):通过色晕试验测定机制砂吸附性能,快速试验用于初步判定。
    • 碱骨料反应:新增机制砂碱 – 碳酸盐反应试验,通过 NaOH 溶液浸泡测膨胀率。
  • 其他试验:含泥量、石粉含量、泥块含量、压碎指标等试验步骤均有详细规定,部分方法较 2011 版调整(如泥块含量试验增加水洗步骤)。

4. 检验规则

  • 出厂检验:天然砂检验颗粒级配、含泥量等,机制砂检验亚甲蓝值、压碎指标等,I 类机制砂需加测片状颗粒含量。
  • 型式检验:每年至少一次,涵盖技术要求全项,原料或工艺变更时需检验。
  • 组批规则:按日产量或生产线批次组批,日产量≤4000t 时 2000t 为一批。

5. 标志、储存与运输

  • 标志:需注明分类、类别、生产信息及检验合格证明。
  • 储存运输:按类别堆放,防污染、防遗撒,机制砂与天然砂分开储运。

关键变化

  • 定义更新:天然砂、机制砂定义更明确,新增混合砂、片状颗粒术语。
  • 技术指标调整:I 类砂颗粒级配细化,石粉含量与 MB 值联动分级,新增片状颗粒含量要求。
  • 试验方法优化:泥块含量、氯化物含量试验步骤调整,新增片状颗粒、机制砂碱 – 碳酸盐反应检测方法。
  • 检验项目扩充: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项目根据砂类细化,组批规则更严格。
资源下载
下载价格5.00
本站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只收取管理维护费用,若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尽快 发起投诉
大小:6.05MB
格式:pdf
版权:仅供学习,请勿商用
解压密码:www.bimzyw.com
声明:本站资源全部来自公开网络购买或收集,水印不代表署名仅用于防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版权说明:资源均源于互联网收集整理,不保证资源的可用及完整性,仅供个人学习研究,请勿商用。喜欢记得支持正版,若侵犯第三方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版权声明》
0

评论0

请先
BIM资源网将持续为赞助用户提供更多优质的BIM学习素材~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