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661-2011《钢结构焊接规范》百度网盘PDF电子版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2011 年 12 月 5 日发布,2012 年 8 月 1 日实施。其核心目的是规范钢结构焊接连接的设计、制作、材料、工艺、质量控制及人员要求,确保焊接质量安全可靠,同时贯彻节能、节材与环境保护理念。

规范由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主编,涵盖工业与民用钢结构工程中承受静荷载或动荷载、钢材厚度不小于 3mm 的结构焊接,适用焊接方法包括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埋弧焊、电渣焊等多种工艺。其中第 4.0.1、5.7.1、6.1.1、8.1.8 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 焊接难度分级:根据板厚、钢材分类、受力状态及碳当量(CEV),将焊接难度分为 A(易)、B(一般)、C(较难)、D(难)四级,用于匹配施工单位资质及工艺要求。
- 材料要求:
- 钢材、焊接材料(焊条、焊丝、焊剂等)需符合设计文件及国家标准,进场时提供质量证明文件并按规定复验(如高强度螺栓连接副需复验扭矩系数或紧固轴力)。
- 焊接材料需与母材匹配,低氢型焊条使用前需烘干并存放于保温筒,受潮焊条需重新烘焙且次数不超过 1 次。
- 设计原则:减少焊缝数量和尺寸,焊缝布置对称于构件中性轴,避免密集或三向相交,避开高应力区。
- 坡口形式与尺寸:明确 I 形、V 形、X 形等坡口的适用场景及参数,全焊透与部分焊透焊缝的计算厚度(he)需按不同接头形式(对接、角接、T 形等)计算,例如角焊缝计算厚度需考虑间隙影响。
- 特殊节点处理:T 形、十字形接头需采取措施防止层状撕裂(如采用较小坡口角度、对称焊接);动载结构严禁使用塞焊、槽焊等易产生应力集中的接头形式。
- 一般规定:首次采用的钢材、焊接方法等需进行工艺评定,验证接头性能是否满足要求。评定试件由持证焊工施焊,环境需模拟施工现场条件。
- 替代规则:不同焊接方法的评定结果不可替代;高级别钢材可替代低级别钢材(同类别);十字形接头评定可替代 T 形接头。
- 免予评定条件:针对特定钢材(如 Q235、Q345)、焊接方法(如焊条电弧焊、埋弧焊)及参数组合,若符合规范规定(如板厚≤40mm、静载结构),可免予评定,直接采用标准化工艺。
- 母材与接头准备:坡口表面需无油污、锈蚀,热切割坡口的割纹深度需符合规定(≤0.2mm~0.3mm);组装后坡口尺寸偏差需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如根部间隙 ±2mm)。
- 定位焊与焊接环境:定位焊需由持证焊工操作,厚度≥3mm、长度≥40mm;焊接环境风速、湿度需控制(如气体保护焊风速≤2m/s,相对湿度≤90%),低温(<0℃)需预热至 20℃以上。
- 预热与后热:根据钢材类别、板厚确定预热温度(如 IV 类钢材板厚>80mm 时预热≥150℃),道间温度不低于预热温度;焊后消氢处理(250℃~350℃保温)用于防止延迟裂纹。
- 焊接变形控制:采用对称焊接、分段退焊、预留收缩裕量等方法,多层焊需清理焊渣,返修焊需清除缺陷并按原工艺补焊,同一部位返修不超过 2 次。
- 检验程序:包括焊前(材料、坡口、焊工资格)、焊中(工艺参数、层间清理)、焊后(外观、无损检测)三阶段。
资源下载本站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只收取管理维护费用,若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尽快 发起投诉 大小:20.26MB
格式:pdf
版权:仅供学习,请勿商用
解压密码:www.bimzyw.com
声明:本站资源全部来自公开网络购买或收集,水印不代表署名仅用于防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版权说明:资源均源于互联网收集整理,不保证资源的可用及完整性,仅供个人学习研究,请勿商用。喜欢记得支持正版,若侵犯第三方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声明》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