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项目简介
万达城万达茂项目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崔家大滩,总用地面积22.77万㎡,总建筑面积达32万㎡(其中地下9.6万㎡),合同额约40亿元,是典型的大型商业BIM项目。项目自2019年12月开工至2022年4月试营业,包含地下一层商业街与车库、地上四层的四大乐园及商业区,以及室外水乐园区域。由于建筑外形曲面复杂、业态功能多样、结构整合难度大,项目面临诸多施工与设计挑战,其中冰雪乐园滑道、高支模体系与水乐园机房施工均为BIM技术重点攻克难题。
二、前期准备策划
为确保BIM应用高效落地,项目组建了完善的BIM组织架构,设立独立BIM工作室,明确各部门职责,从公司总指挥到项目班组形成系统化管理体系。BIM工作室负责BIM应用执行与统筹,商务与材料部门负责提供工程量与数据支撑,形成协同管理机制。项目配置Revit、Rhino等建模与模拟软件,配备高性能硬件设备,制定BIM管控流程与实施计划,涵盖设计、施工、竣工、运维四个阶段。整个BIM实施遵循《民用建筑施工总承包项目BIM应用实施指南》等标准,重点目标包括深化设计优化、提升商务精度与过程透明化管理。通过充分策划,项目为后续万达城BIM技术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三、BIM技术应用
在BIM模型构建与应用阶段,项目充分发挥Revit建模与仿真功能,通过Phoenics进行室内通风模拟,保障空间气流组织合理;采用Pathfinder进行人员疏散模拟,优化安全出口与疏散路线,提升安全性能。BIM应用贯穿设计、土建、钢构与机电等全专业环节:在土建方面,BIM用于图纸审核与支模深化,针对儿童戏雪滑道等超高支模区域进行专项优化,减少返工风险;在钢结构施工中,利用BIM可视化模拟复杂节点,制定大跨度重桁架吊装方案,确保吊装安全高效;在机电专业中,BIM实现多专业模型整合与碰撞检测,提前解决净高、管线与设备间的冲突问题,结合管综深化与支吊架荷载计算,出具精确管综图纸,为机电施工提供清晰指导。整体上,BIM技术使项目从方案设计到施工实施的全过程实现了数字化可视与高效协同。
四、BIM管理应用
项目在BIM管理层面同样成效显著,累计组织BIM协调会96次,解决多项跨专业问题并形成会议纪要留档。通过斑马进度软件与手机端协同,实时监控施工节点、分析关键路径并及时调整计划;无人机航拍记录工程影像,结合BIM模型实现现场与数据双重管控;数字项目平台的建立使质量与安全问题可线上上报、闭环整改,大幅提升问题处理效率。同时,项目推行智慧工地建设,利用智能安全帽、人脸识别系统及二维码追踪,实现施工人员与进度的数字化管理。基于BIM模型进行施工进度模拟与现场策划,有效避免施工冲突,实现项目过程透明化、信息化与精细化管理,是万达广场BIM管理应用的典型代表。
五、创新应用
在BIM技术支持下,项目积极推广新工艺与新材料,应用盘扣式脚手架体系,实现承载力提升与安装便捷化;采用定型化模板及夹具,如圆柱定型模板、方柱夹具与免打孔剪力墙模板,提升混凝土质量并降低施工成本。创新方面,项目使用图新地球(LSV)软件进行BIM模型面积与填挖方分析,显著提高测量与数据处理效率;施工人员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查看施工资料与模型,实现信息即时共享;导出轻量化BIM模型用于现场移动端浏览与协同决策。此外,项目将BIM模型导入VR系统进行沉浸式漫游,帮助管理者直观理解复杂结构;利用AR技术叠加施工信息,提升现场装配与检查精度,充分体现了BIM应用的创新性与实用性。
六、BIM应用总结
兰州万达城BIM项目实现了从设计到施工、管理再到创新的全过程数字化。BIM技术贯穿方案展示、深化设计、协调管理、工程量统计等全流程,通过三维可视化模型指导决策与施工,显著提升设计精度与沟通效率。项目BIM应用有效降低返工率、优化施工进度、提高预算准确性,并在图纸审核与成本管控方面节约大量时间与资源。通过二维码交底、模型联动和现场数据集成,BIM模型成为项目核心信息载体,支撑全周期数字化管理。项目不仅展示了BIM技术在大型商业综合体中的深度应用成果,也为未来BIM实践提供可复制经验。展望未来,团队将继续完善施工平台功能,建立BIM考核机制与研究课题小组,推动BIM与智慧工地、物联网等新技术融合,持续引领万达城BIM与万达广场BIM项目向智能化与高效化发展。
部分资源截图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