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 所有分类
  • BIM模型

GB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百度网盘PDF电子版下载

GB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百度网盘PDF电子版下载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2011)是我国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的通用国家标准,于 2011 年 7 月 29 日发布,2012 年 8 月 1 日实施。以下是其核心内容总结:

一、基本信息与适用范围

  • 编制目的: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管理和过程控制,保证工程质量,贯彻 “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政策。
  • 适用范围:适用于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包括现浇混凝土结构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但不适用于轻骨料混凝土及特殊混凝土(如膨胀、耐酸等)的施工。
  • 配套标准:需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 等配套使用。

二、基本规定

1. 施工管理

  • 施工单位需具备相应资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施工人员需经培训合格。
  • 施工前需完成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深化设计文件需经原设计单位确认。
  • 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如高大模板支架)需进行技术论证。

2. 材料与质量控制

  • 原材料(水泥、钢筋、骨料等)进场需检验质量证明文件,并按规定抽样复验。
  • 施工中应进行自检、互检和交接检,隐蔽工程需验收并留存记录,重要工序应留存图像资料。
  • 试件制作需具有代表性,标准养护试件和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应符合规范要求。

三、关键施工技术规定

1. 模板工程

  • 设计要求:模板及支架需验算承载力、刚度和整体稳定性(强制性条文),应根据施工工况(如浇筑、养护)设计,变形限值需符合规定(如外露模板挠度≤L/400)。
  • 安装与拆除
    • 安装时应保证位置准确,跨度≥4m 的梁、板模板应起拱(1/1000~3/1000)。
    • 拆除应遵循 “后支先拆、先支后拆” 原则,底模拆除需满足混凝土强度要求(如板跨度≤2m 时≥50% 设计强度,悬臂构件≥100%)。
  • 质量检查:模板尺寸偏差、接缝严密性、支架立杆间距等需符合规定。

2. 钢筋工程

  • 材料要求:抗震设防结构的纵向受力钢筋需采用带 “E” 牌号的钢筋(如 HRB400E),其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比值≥1.25,屈服强度实测值与标准值比值≤1.30,最大力下总伸长率≥9%(强制性条文)。
  • 加工与连接
    • 钢筋调直冷拉率:HPB300 级≤4%,HRB335 级及以上≤1%。
    • 连接方式可采用绑扎搭接、机械连接或焊接,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面积百分率需符合规定(如受拉钢筋绑扎搭接≤25%,机械连接≤50%)。
  • 安装:钢筋位置、保护层厚度需符合设计,梁柱节点、主次梁交叉处钢筋排布应保证主要受力钢筋位置。

3. 预应力工程

  • 材料与制作:预应力筋、锚具需符合标准,张拉设备应定期标定,孔道成型应平顺,定位钢筋间距≤1.2m。
  • 张拉与放张
    • 张拉时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 75%(先张法采用钢丝时≥30MPa)。
    • 张拉控制应力不得超过限值(如钢绞线≤0.8fptk),实测伸长值与计算值偏差应在 ±6% 内。
    • 放张应缓慢进行,对称放张,避免构件开裂。
  • 灌浆与封锚:孔道灌浆应饱满,水泥浆水灰比≤0.45,28d 抗压强度≥30MPa,锚具外露部分需封闭防腐。

4. 混凝土制备与运输

  • 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低水化热水泥,掺加矿物掺合料(如粉煤灰、矿渣粉)以降低水化热。
  • 搅拌与运输
    • 原材料计量允许偏差:水泥、矿物掺合料 ±2%,骨料 ±3%,水、外加剂 ±1%。
    • 运输过程中应防止离析,延续时间:常温下不掺外加剂时≤180min,掺外加剂时≤240min。

5. 现浇结构工程

  • 浇筑与振捣
    • 入模温度宜控制在 5~35℃,浇筑应分层进行(厚度≤500mm),上层混凝土应在下层初凝前浇筑。
    • 振捣应保证密实,振动棒插点间距≤1.4 倍作用半径,避免漏振、过振。
  • 养护:保湿养护时间≥7d(抗渗、高强混凝土≥14d),可采用洒水、覆盖或喷涂养护剂。
  • 施工缝与后浇带
    • 施工缝宜留设在受力较小部位(如梁跨中 1/3 范围),浇筑前应清理浮浆并湿润。
    • 后浇带封闭时间≥14d,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比两侧提高一级。
  •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
    • 温控指标:入模温度≤30℃,温升≤50℃,里表温差≤25℃,降温速率≤2℃/d。
    • 需布置测温点,浇筑后 1~4d 每 4h 测温 1 次,5~7d 每 8h1 次,之后每 12h1 次。

6. 装配式结构工程

  • 构件制作与运输:预制构件制作应保证尺寸准确,脱模时混凝土强度≥15MPa;运输与堆放应设置合理支承,避免损伤。
  • 安装与连接
    • 吊装时吊点应符合设计,临时支撑不宜少于 2 道,垂直度偏差需符合规定。
    • 节点连接可采用现浇混凝土、焊接或螺栓连接,接缝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受力。

7. 特殊气候施工

  • 冬期施工:日均气温连续 5d≤5℃时启动,混凝土入模温度≥5℃,需采取原材料预热、保温养护等措施,受冻临界强度≥设计强度的 30%(硅酸盐水泥)或 40%(矿渣水泥)。
  • 高温施工:日均气温≥30℃时,需遮阳降温,骨料可喷水冷却,混凝土入模温度≤35℃,加强养护防止干燥开裂。
  • 雨期施工:做好防雨措施,骨料含水率应及时调整,雨后检查模板及支架沉降。

四、环境保护

  • 施工中应采取防尘、降噪、控光污染措施,建筑垃圾需分类处理,废水经处理后排放。
  • 优先选用环保型材料(如低挥发性脱模剂),避免有害物质污染环境。

五、强制性条文

共 10 条,包括:

 

  • 模板及支架需验算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4.1.2)。
  • 抗震结构纵向受力钢筋性能要求(5.2.2)。
  • 钢筋代换需办理设计变更(5.1.3)。
  • 预应力筋代换需经设计确认(6.1.3)。
  • 预应力张拉中严禁断裂或滑脱(6.4.10)。
  • 细骨料氯离子含量限制(7.2.4)。
  • 海水严禁用于钢筋混凝土拌合与养护(7.2.10)。
  • 水泥进场复验(7.6.3)。
  • 混凝土运输浇筑中严禁加水(8.1.3)。
该规范全面覆盖混凝土结构施工各环节,强调过程控制和质量验收,是保障工程安全与耐久性的核心标准。
资源下载
下载价格8.00
本站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只收取管理维护费用,若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尽快 发起投诉
大小:4.00MB
格式:pdf
版权:仅供学习,请勿商用
解压密码:www.bimzyw.com
声明:本站资源全部来自公开网络购买或收集,水印不代表署名仅用于防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版权说明:资源均源于互联网收集整理,不保证资源的可用及完整性,仅供个人学习研究,请勿商用。喜欢记得支持正版,若侵犯第三方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版权声明》
0

评论0

请先
BIM资源网将持续为赞助用户提供更多优质的BIM学习素材~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

社交账号快速登录